-
104名
累计引聚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
-
1423名
入选省级人才计划
-
15747名
确认市级高层次人才
-
125.8万人
重点产业人才队伍总量
-
64个
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
“1”--关于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若干意见
-
“5”--5个重点专顶
-
“N”--其他人才支持政策
-
(一)工作生活补助
查看详情> -
(二)住房保障
查看详情> -
(三)子女入学
查看详情> -
(四)配偶和子女就业
查看详情> -
(五)医疗保健
查看详情> -
(六)培训休假
查看详情> -
(七)户籍迁入
查看详情> -
(八)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
查看详情> -
(九)职称评聘
查看详情> -
(十)编制周转
查看详情> -
(十一)工龄计算
查看详情> -
(十二)税收优惠
查看详情> -
(十三)金融支持
查看详情> -
(十四)法律服务
查看详情> -
(十五)知识产权保护
查看详情> -
(十六)海关便利
查看详情> -
(十七)多元激励
查看详情> -
(十八)文化、景区服务
查看详情> -
(十九)公共交通服务
查看详情> -
(二十)政治待遇
查看详情>
建立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
允许市级重点产业企业以及新型科研机构引进紧缺急需的事业人员身份高层次人才,在3-5年内寄挂编制、保留身份,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创新人才职称直聘
允许突破既有的参评职称门槛对高层次人才采取特殊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直接办理职称申报和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
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
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由市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以增资入股、受让原股东股权、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以及新设企业等方式,主要投资高层次人才(团队)创(领)办的创新创业项目。
组建人才创新共享联盟
由落地泉州的科研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实现人才、设备、信息、政策、成果共享,推动联合承接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全要素人才价值实现配套体系。
推动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合作
发挥泉台“一水之隔”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优势,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出惠台“73条”,设立台湾人才产业园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在政策优待、平台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落实落细同等待遇,打造台湾青年“登陆第一家园”。
打造阵地化“人才之家”
分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现有3个省级、41个市级示范站。主要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宽敞、软硬件设施较好的场所进行建设,并实现建网联片、服务预约,营造人才专属社群圈。